分类:汽车知识
2022-06-24
431162
现如今,虽然汽车每天都和我们在一起,但是你能对它的内部安全结构了解多少呢?有很多有趣的设计,如果没有人告诉你,你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。那么,本文将进行冷知识的安全盘点,当然,新手朋友要是觉得有帮助,可以收藏起来!
第一,我们常说的止震贴,材料大多是沥青,不环保。
经常在各种汽车技术专栏,看到止震贴的介绍,这个东西几乎出现在每一辆的车上。四个车门里面会有止震贴,车顶上,地板上,座位下等也有。但是在材料的应用上,很少有产品会使用高成本的丁基胶。丁基胶不仅太贵,而且这种材料需要经过精心计算,切成小块贴在金属表面,增加了研发成本。
大多数情况下,止震贴都是用沥青做的。沥青很便宜,其实是石油的副产品,如果说得恶心一点,那就是废料。沥青止震贴不环保,气味难闻,经常开裂,其中不乏新车都有这种情况。因为太便宜了,铺设的时候不需要精打细算,大面积粘贴也无所谓。所以我们看到有些车的地板上贴满了全覆盖的沥青止震贴。
第二,经常说的前保险杠横梁,其实很脆弱,中高速碰撞并不防撞。
其实防撞这个词,对汽车一无所知的朋友也能理解,前后保险杠横梁,俗称保险杠。其实这个安全结构是为超低速碰撞设计的,当车速稍高时,防撞梁将没有防撞效果。简而言之,比如你在停车场挪车不小心撞到了墙上,这就是超低速碰撞,最多也就是车的漆刮花了,因为防撞梁在内侧,所以不会损伤车身。
如果稍微提高速度,超过每小时10公里,其实防撞梁也能保护车身。更快,碰撞前的速度约为每小时20公里,其实可以想象,防撞梁肯定是折的,车辆前部被撞后基本水箱漏水,所以前保险杠其实一开始就牺牲了。在发生撞击事故时,防撞梁由于自身的吸能作用,会吸收和分散一定的力。但是防撞梁实际上并不能保护后车体,那么车辆碰撞和吸能的重任就要交给纵梁了。
第三,后悬架扭力梁结构,确实是在扭转中行驶,所以需要防侧倾杆的辅助。
一般的家用车或者SUV,在满足代表们设计需求的同时,会尽量节约成本,所以后轮一般采用非独立悬挂也就顺理成章了。我们经常能听到关于后悬架扭力梁结构设计的描述,其实扭力梁俗称板梁悬架。相对于独立结构,扭力梁实际上是一根金属大梁,连接左右车辆,当然实际结构还是有点复杂。
那么扭力梁是如何工作的呢?顾名思义,当车辆行驶在颠簸的路面上时,扭力梁其实是实时变形的。由于金属钢梁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,扭转梁实际上是保持扭转的,这是其真实的工作状态。所以为了让扭力梁保持足够的回弹力,很多车都增加了防倾杆,也叫扭杆,是位于扭力梁内部的圆钢,可以增加车辆操控性,辅助扭力梁完成更激烈的驾驶行为。
第四,其实发动机隔音棉更多的作用是隔热,隔音效果真的是微乎其微的。
其实发动机的隔音棉,也是大家喜欢谈论的话题,因为你没有任何知识也可以判断。网上卖的各种辅助工厂的隔音棉,质量也是参差不齐。好像人们买车看车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发动机,看看引擎盖里有没有隔音棉,其实大家都知道,隔音棉基本没有隔绝噪音的功能。
这个棉层的初衷,其实是为了隔绝发动机的热量,防止发动机高温烤罩,防止在热车状态下接触罩外层有烫伤的危险,因此,称之为隔热棉更为恰当。通过测试,同一辆车在怠速时,隔音棉的噪音只有1至2分贝。开车时,因为噪音已经最大化,所以有没有隔音棉没什么区别。发动机发出的噪音,不管有没有隔绝,其实只是让站在车外的人觉得安静与否,车内的人实际上听不到太多的噪音。
第五,主动弹起式引擎盖科技含量不低,气压传感器和顶杆是关键。
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都为引擎盖配备了主动弹出的功能,即当车辆发生正面撞击时,引擎盖下的触发机构将引擎盖向上推,使被撞击的行人在引擎盖上弹跳后得到缓冲,而不是直接被甩在坚硬的金属引擎盖上或者撞到前挡风玻璃上受伤。
这种主动安全设计源于工程师对生命的尊重。此功能的主要触发机制是位于车辆前柱中的气压传感器总成,和位于软篷后部的活动铰链机构的举升装置。通过行车电脑的精确计算,可以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,一旦触发误报,维护费用就要几万元,因为弹起装置是一次性设计。
总结:今天我们就简单地列举了一些安全设计的冷知识,其实有很多的东西,并不是我们平时想象的那样,汽车的结构是极其复杂的,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,以后还会有更多脑洞大开的设计结构出现的。